圖:傳媒課社群小組 / 文:社群小編

🔶節錄自修印法師《法句譬喻經淺說》第十六頌 (無常品第一)🔶

老則色衰,所病自壞,形敗腐朽,命終其然。
是身何用?恒漏臭處,為病所困,有老死患。
嗜欲自恣,非法是增,不見聞變,壽命無常。
非有子恃,亦非父兄,為死所迫,無親可怙。

師父開示:我們今天講的偈頌出自《法句譬喻經‧無常品第一》,講述無常的道理。宗大師在《廣論》修道正文前,先開示無常,讓我們深刻認識生命的真相,學習「提起」與「放下」。提起的當下即是放下的訓練,但不能只專注於放下,否則生命將變得消極枯寂。我們應提起慈悲心、菩提心,讓生命與佛陀的智慧相應,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追求的方向。

「老則色衰,所病自壞,形敗腐朽,命終其然」,人老了以後,容貌會衰退,身體接著衰壞,疾病緊接而來;當身形敗壞、腐朽了,生命自然結束了。

「是身何用?恒漏臭處,為病所困,有老死患」,這個身體有什麼用呢?我們的身體,是個時刻都在流出惡臭的地方。眼睛會流眼屎、眼淚;耳朵會生耳屎;鼻子會流鼻涕;舌頭如果不刷牙,會有口臭; 身體會排出臭兮兮的大小便——我們的五根,時刻都流出了惡臭。活著時,常受病苦折磨,又要面臨老死的憂患與威脅。

「嗜欲自恣,非法是增,不見聞變,壽命無常」,如果放縱自己的嗜好、情慾、欲望,惡業、壞事就會一天一天的增加。凡夫的心非常的粗,智慧也非常的膚淺,總是被眼前的這一些財、色、名、食、睡… …等所障蔽了,始終沒有智慧眼與敏銳的心,去看到、聽到事物變化的真相。生命的真相是什麼?就是無常!

「非有子恃,亦非父兄,為死所迫,無親可怙」,當我們的死期到來的時候,沒有子女、父母、兄弟姊妹、親朋好友可以依靠,唯有一人孤孤單單的走,不管你願不願意,你都非走不可,這就是無常。

***

佛陀時代,在羅閱祇城,有位名叫蓮花的妓女,以美貌舉世無雙聞名,王公貴族皆爭相追求。一日,她生起善念,決心修行,便離城前往耆闍崛山尋求佛陀指導。途中,她在溪邊休息,見水中映照出自己的美貌,她想:「哇!我這麼漂亮,如果跟著釋迦牟尼佛出家,這頭烏溜溜的頭髮,是不是也要剃掉?這不是很可惜嗎?哦!我還是不要出家。」決定放棄,轉身回城。

釋迦牟尼佛知曉蓮花女的機緣已成熟,便化作一名美貌超凡的女子,從城中走出,與蓮花女相遇。蓮花女見此女子美麗勝己千萬倍,驚訝不已,便主動與其交談。二人愉快地閒聊後,佛陀化身的女子提議到河邊休息,並請求躺在蓮花女的大腿上。不久後,她竟悄然離世。印度氣候炎熱,遺體迅速變化,先是屍斑浮現,接著瘀青潰爛,頭髮脫落,肌肉腐爛,最終變成恐怖的殭屍。蓮花女驚恐萬分,深刻體悟無常,決意前往佛陀座前出家。

蓮花女來到佛前,請求剃度。佛陀開示:「世間四種事皆不可靠:第一,少壯不可靠,青春終將衰敗;第二,強健不可靠,健康終將老去;第三,親人不可靠,死亡時唯有孤獨一人前行;第四,財產不可靠,無論擁有多少,終將捨離。」

***

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去思惟無常,而不是只有一直在懼怕無常、死亡的到來。我們活著的時候,要學著去訓練如何斷煩惱。煩惱能斷一分,心就能夠自在一分;如果沒有斷煩惱,心永遠是被煩惱捆綁,永遠出不了生死輪迴。這個道理大家一定要知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