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傳媒課社群小組 / 文:社群小編

🔶節錄自修印法師《法句譬喻經淺說》第十七頌 (述千品第十六)🔶

祭神以求福,從後觀其報,四分未望一,不如禮賢者。
能善行禮節,常敬長老者,四福自然增,色力壽而安。

師父開示:

「祭神以求福,從後觀其報,四分未望一,不如禮賢者。」這是說,你雖然祭拜神祇、祈求賜你福報,但是如果跟後面這件事(禮敬賢者)的福報比起來,還不到它的四分之一。所以與其祭神祈求福報,還不如去禮敬賢能的人。

「能善行禮節,常敬長老者,四福自然增,色力壽而安」如果你能夠好好的遵守規矩、實踐禮節,並能常常恭敬年長者,有四種福報——「色力壽而安」,「色」,指容貌端正;「力」,身強力壯;「壽」,壽命增長;「安」,就是諸事平安,身體、事業、家庭、人際關係等等,都平安吉祥。

***

有一段時間,釋迦牟尼佛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。當時,有一名男子行為惡劣,不孝父母,對長輩無禮,且好吃懶做,導致生活困苦。當他快要身無分文時,決定求神庇佑,首先信奉拜火教,日夜焚香祈禱,但三年過去,毫無收穫。

於是,他改信日月神,白天拜太陽,夜晚拜月亮,極為虔誠,但又過三年,依然得不到庇佑。後來,他聽聞某天神靈驗無比,便轉而敬拜,甚至不惜以香花、美酒、牲畜供奉,花盡所有積蓄,但再過三年,仍舊一無所獲,反而身心俱疲,生活更加困頓。

就在他心灰意冷之際,聽聞有人說:「有一位聖者,連天神都信奉,你或許可以去求祂。」他急忙詢問:「是誰?」答曰:「釋迦牟尼佛。」於是,他趕往佛陀座前,訴說自己九年來所做的一切,並請求指點真正能賜予福報的神明。

佛陀慈悲開示:「你所做的皆錯誤,因為你的信仰出自貪求,盲目崇拜,違背因果。更何況,你拜天神時殺生供奉,造下惡業,又怎能得福?凡事皆有因果,真正的福報來自於善行,而非外求。」

佛陀進一步開導:「你不孝父母,已是最大的災難;又傲慢無禮,這才是你生活困苦的根源。若欲順遂,應孝順父母,恭敬長輩,謙虛待人。如此,自然能得四種善報:一者,容貌端正;二者,身體強健;三者,壽命延長,遠離橫禍;四者,事業、家庭、健康皆順遂無災。唯有改變行為,持之以恆,方能如願。」

男子聞法後,心開意解,深感懺悔,立即信受奉行,並請求出家。出家後,他精進修行,不久便證得阿羅漢果。

***

我曾經在網路上,看到一則視頻:一名男子因朋友盛情邀約六十歲生日慶生而前往赴宴。他喝得酩酊大醉,朋友見狀,執意送他回家。但當走到離家僅隔一條馬路時,他堅持要自行過馬路,因為不想麻煩朋友迴轉,故婉拒朋友繼續送行。

他跌跌撞撞走過馬路,正要踏上騎樓,卻因腳步不穩向後跌倒,瞬間被一輛高速駛來的轎車輾過,當場身亡。這一幕被監視器清楚拍下,成為令人惋惜的新聞。

邀請他的朋友得知噩耗後,自責不已,覺得若未邀他喝酒,他就不會喪命,甚至因內疚而生病。他的太太擔心不已,便帶他去一處神壇詢問。乩童的助手(桌頭)告訴他:「那個人是註定要死的。」朋友很驚訝,問:「為什麼呢?」桌頭說:「沒多久之前,他殺了兩條很大的蛇去祭神。這兩條蛇的魂就一直跟著他。那天,終於逮到機會——他已經過馬路到騎樓了,卻被那兩條蛇逮住,一條蛇圈住他的上半身、一條蛇圈住他的腳,就這樣硬把他扳倒;然後藉由那輛轎車,剛好把他輾死。」

由此可知:侍奉天神能夠得到什麼?只是累積更多的罪惡,招來更大的災禍。

各位要知道:如果我們能禮賢者、行禮數、敬長老的話,就能夠事事逢凶化吉了。在古代,連土匪行劫時,經過讀書人家門,也不敢擾亂或傷害,為什麼?因為書香門第世代傳承禮教,子弟受過良好教養,待人有禮、行事端正、謙恭有度,因此連惡人也敬畏,不敢冒犯,深怕遭受天譴。這正是「賢者」的可貴之處——真正懂得禮數,行事合乎道義。

什麼是「禮數」?例如,古人重視孝道,早晚向父母問候冷暖;有好東西,總是先讓父母與長輩享用;乘車時懂得禮讓座位,上下車知進退有序。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禮儀,也是我們應該學習與實踐的美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