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文化公關組社群小組 / 文:文關組小編

🔶節錄自修印法師《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》第二十七頌🔶

欲享福善諸佛子,應觀怨家如寶藏,

於諸眾生捨怨心,修安忍是佛子行。

師父開示:這一頌文字很美,也易理解;但從修行來講,並不容易做到。佛陀、無著賢大師想要告訴我們:福報是從安忍中得到的,能忍的人就有福。然而前提是要居心正確,不能心懷不軌,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——心懷慈悲,為了利益眾生安受忍苦。

《德育古鑑》中有則記載,書生王用予平時敬信文昌帝君,臨考前夢見帝君告知他將獲功名,並叮囑他認真修持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等世間德行。王用予順便詢問同學俞麟的功名,帝君回應俞麟本有功名,但因他居心不善,常常對父母、長輩腹誹,「腹誹」就是在肚子裡面誹謗,也就是他雖然外表對父母長輩謙恭有禮,但實際上內心並不存恭敬感恩,而是抱怨、批評、毀謗。天庭因此革除他的功名。結果俞麟果然落榜。由此可知,陰德與富貴功名之間的關係密切。

平時要如何修安忍呢?重點是對怨敵修安忍。因為對有恩於自己的人修安忍,比較容易;對怨敵修安忍,才是高難度的修行;真正的大福報就在這當中——我們從《廣論》裡面知道:怨敵可以幫助我們去掉我愛執。

然而,在修安忍的同時,也要具有智慧。

佛陀時代有一比丘到村莊乞食,得知村裡常有毒蛇出現,村民為此攜帶棍棒防身。比丘決心感化毒蛇,便在毒蛇出現時向牠講解慈悲和業果。毒蛇聽後懺悔,歸依三寶並受五戒。後來,比丘再次來到村莊,發現毒蛇被村中小孩圍打,遍體鱗傷。比丘詢問毒蛇原因,毒蛇回答說因為遵守不傷害他人的戒律,因此未反擊。比丘告誡牠:「我叫你不咬人,但沒叫你任人挨打。」由此我們可以知道,修行要守一個基本原則:不傷害眾生,盡力去利益眾生;但若眾生要傷害我,我也要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