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圖:文化公關組社群小組 / 文:文關組小編
🔶節錄自修印法師《法句譬喻經淺說》第十頌 (惟念品第六)🔶
夫人得善利,乃來自歸佛;是故當晝夜,常念佛法眾。
己知自覺意,是為佛弟子;常當晝夜念,佛與法及眾。
念身念非常,念戒布施德;空不願無想,晝夜當念是。
師父開示:
「夫人得善利,乃來自歸佛;是故當晝夜,常念佛法眾。」我們所得到的好處利益,哪怕只是絲毫如一陣風的清涼,都來自於皈依三寶。因此我們應當不分晝夜的,時時刻刻的憶念佛、法及僧眾的功德。「念」——憶念的意思,不是只有嘴巴唸、而是心裡要去憶念釋迦牟尼佛,去思惟三寶的功德。若果能思惟得越深入,我們對三寶就會更加深信,乃至五體投地的打從內心生起無限尊敬、信仰的心。
我常認為我們不要把佛陀當成是位高高在上的佛,而應當從悉達多太子的這一生去思惟他不可思議的行誼。古今中外,不論是大國或小國,凡為一國的太子,都是過著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的生活;皇室在太子很小的時候,就聘請很多的老師、專家,來教武藝、文學… …等所有學問。佛陀在悉達多太子的時代,同樣的養尊處優,然而他卻能有異於常人的思惟——於所對境,都能深深的思惟。所以在他出遊四城門時,看到人間老苦、病苦、死苦,就比一般人思惟得更深廣;回到皇宮後,從此沒有心情玩樂,每天想著種種生命的問題,最後決定捨離王位、美麗的妻子、幼小的兒子,出家苦行修道——內心非常悲切的要為眾生找到脫離生死的金鑰。
佛陀如果沒有這種異於常人的思惟,就沒有辦法在事隔兩千五六百年,科技越發達的現代越受眾生的信仰。
當年悉達多太子決心出家修行,然將何去何從?師長又在何方?未知之路一片茫然;一路精勤的苦修,終於證悟出自己一片的天地,這是多麼不簡單啊!各位,如果去印度釋迦牟尼佛的古蹟,會越看越感動——你會想:為什麼佛陀能,我卻不能?當我們自認不能後,就會對釋迦牟尼佛生起無比尊敬、信仰的心。
「己知自覺意,是為佛弟子;常當晝夜念,佛與法及眾。」自己知道不斷的去憶念三寶的意義、殊勝、及功德,且能真正的深入於心,這樣就是真正的佛弟子。有些人自認已歸依三寶,永不退轉,但工夫還是要經過考驗才知道!遇到順境時,還考驗不出來;遇到逆境的時候,若還能夠非常自然的安住在正法與三寶裡,這時才看出你的功夫,你的真心。
「念身念非常」,世間一切是因緣假合的,既是因緣又是假合,則一切是自性空;但是在假合的因緣中,也有那份造業的力量如影隨形的牽引著我們——絲毫不會放棄它的回饋或追索——《廣論》說:「所未造業不會遇,已造之業不失壞。」所以我們每天在面對人事物時,就是在學習認識業果絲毫不虛,與一切法都是緣起法的道理。當你體悟到這個道理的時候,不僅僅是腦子裡的一個認知,而是真實的體悟。為什麼有的人證空性以後,會哈哈大笑的說:「原來世間的真相僅是如此!」證到空性的人,看世間的任何事物,不論好、壞,就像我們在看電影樣,如夢如幻——他已經知道這些都是不真實的。
「念戒布施德」,就是要念戒的功德、布施的功德;「空不願無想,晝夜當念是」,如果知道諸法本空,我們對這個世間就不會有貪求、願求的心。「無想」與「無相」同義,也就是世間一切都不是真實的。在《金剛經》裡也有說到:無相無不相——這已是進入解脫、涅槃的境界——在勝義諦裡是無相,可是在世俗諦是清清楚楚的存在。
***
佛陀講這則偈頌的原因,是在佛時代有一魔竭陀國的國王——頻婆娑羅王,他的一位朋友名叫弗加沙王。有一天弗加沙王送了一個以七寶做成的花給頻婆娑羅王。當頻婆沙羅王收到這樣寶貴的禮物時,就去供養給釋迦牟尼佛,並請問釋迦牟尼佛說:「我這位朋友送這麼寶貴的東西給我,我不知道該用什麼來回報?」釋迦牟尼佛回答說:「你自己親自抄寫《十二因緣經》送給他, 而且請他要仔細的看、仔細去思惟。」
弗加沙王收到之後,讀到頻婆沙羅王所附的信,就仔細的看、仔細的思惟,不久便領悟到了人生的道理;於是召集群臣,當眾把王位交給太子,自己剃髮出家了。
出家後,他首先要去王舍城,拜見釋迦牟尼佛。當他一直走到了舍衛城外時,城門已經關起來了,他就借住在城外一個製陶的陶家。
釋迦牟尼佛看到度化弗加沙王的因緣已經到了,於是便化成一位比丘,與弗加沙王一同借住在陶家, 來為弗加沙王說法,於是就說了這首偈頌。說完後,釋迦牟尼佛就現出本尊,大放光明,弗加沙王歡喜異常,馬上向釋迦牟尼佛頂禮。釋迦牟尼佛就說:「天亮了,你就進城去,但是你一定要把我所說的這一些話好好憶念受持。」說完,佛陀就離開了。
天一亮的時候弗加沙王就進城了。當他一進城,遇到牛主人正在趕一條剛出生不久的小牛,小牛的母親因為剛生完小牛,處處保護著這一頭小牛;因此當弗加沙王靠近這頭小牛時,母牛本能的為了保護小牛,就用牛角把弗加沙王撞開。這一撞,就把弗加沙王的肚子撞破了,當場死亡。
這個結果,神通廣大的佛陀,早就知道了;消息一傳來時,佛陀說:「我知道他會在來找我的路上,遇到這個結果,將見不到我,所以昨天晚上已經去向他說法了。」佛陀吩咐弟子們說:「你們把弗加沙王火化,然後將他的骨灰造塔供奉,讓世人留念。」畢竟弗加沙王也是一國之王,造塔可以讓世人修供養或留念。從弗加沙王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緣起法本來就是變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