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文化公關組社群小組 / 文:文關組小編

🔶《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》第七頌 🔶

自身仍陷生死獄,世間神等能救誰?

故於依止不虛者,皈依三寶佛子行。

在世俗生活中,人們常常在面臨困難時求助於神明或占卜,希望得到幫助。然而,世俗的神明本身也受限於輪迴,無法真正拯救眾生。因此,即使人們前去神廟祈求保佑,也未必能獲得真正的幫助。與此不同的是,佛菩薩被認為是慈悲的存在,對待眾生像是愛護自己的子孫一般。因此,即使有時遭遇不幸,這並非是佛菩薩在報復,而是在教導和警示。然而,若人們過度得罪了正義之神——護法神,則可能受到懲罰。

皈依是為了從煩惱及業力當中獲得救拔,因而皈依、投靠、深信其救拔的力量。能值得我們對象是誰呢?透過長久的仔細觀察與學習,從心深信佛寶、法寶、僧寶等三寶具足如此功德而行皈依,就是佛子菩薩的行為。

是否屬於佛教徒是由內心有否皈依而定的。皈依的層次雖有多種,但最基本的就是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真正的皈依,謂從內心決定唯有三寶才屬無謬依處,深信此義。所以皈依這門學問實在非常地重要。

****    ****

節錄0414皈依法會——紹賢法師開示:

事實上,生命的究竟本質是没有宗教的,但是在我們凡夫的次第裡,我們非常需要這個標籤,它代表一種自我的承諾,就是我有了一個不一樣的方向想要走。那在不一樣的方向裡面,最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前提,就是生命只有這一生嗎?

皈依的目的是,人身難得可貴,我們今天已經成為人,成為六道生成的樞紐;只有人道可以有機會,因為我們有思惟力,所以此生是唯一有機會可以去改變決定自己的生命的象限,是穩穩地往上走,還是往下走,還是一生又一生的起起伏伏?

皈依學法帶给我們最大的價值是,它不會去計算你今生擁有的多少,它永遠只計算你現在此時此刻造的業是什麼,因為你今生擁有的多跟少,已經都是過去決定的了,過去生所以今生受者是,「如是因,如是果」,現在只是必須要呈現的花報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