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文化公關組社群小組 / 文:文關組小編
🔶節錄自修印法師《法句譬喻經淺說》第七頌🔶
熱無過婬,毒無過怒,苦無過身,樂無過滅。
無樂小樂,小辯小慧,觀求大者,乃獲大安。
我為世尊,長解無憂,正度三有,獨降眾魔。
師父開示:
「熱無過婬,毒無過怒,苦無過身,樂無過滅。」一般我們說的慾火焚燒時生起的熱惱。意思是說:會使我們的內心生起燥熱而失去清涼的事,沒有比淫欲心所生的熱惱更劇烈了;所有的毒害中,沒有比瞋怒更可怕了;所有的快樂當中,沒有比滅掉煩惱的快樂更快樂了。這個「滅」字是指寂滅之樂——滅掉煩惱以後,才是真正的寂滅;也就是不生不滅、涅槃的境界。
「無樂小樂,小辯小慧,觀求大者,乃獲大安。」不要貪求小小的快樂、小小的辯才、小小的智慧。我們眼界要高遠、思惟要深廣,自然想達成的目標就遠大——指成佛。如此,才能夠獲得真實的絕對的平安快樂。
「我為世尊,長解無憂,正度三有,獨降眾魔。」前面說出了「婬、怒、身」所造成的惑苦,若想得寂滅之樂,則需對治掉這些惑苦的事。所以佛陀告訴大家:「我現在身為佛,永遠解脫、且遠離煩惱的繫縛,所以無憂。」
***
世間什麼事最苦?
有段時間佛陀住在舍衛國祇園精舍時,看到四位比丘坐在樹下談論「世間什麼事最苦?」
其中一位說:「世間最苦的莫過於生起淫欲心, 淫欲心生起時,有如熱火焚燒,非常的苦。」
另一位說:「不是!世間最苦的莫過於瞋怒, 一旦生起氣來, 那種瞋火非常可怕的。」
又另一位說:「不是,不是!世間最苦的是飢餓。」
再另一位說:「不是,不是!世間最苦的是生活在惶恐不安的驚怖中。」
佛陀見他們爭論不休,便上前詢問:「你們在爭論什麼呢?」四位比丘向佛陀如實稟報各自的看法。
佛陀說:「其實飢餓之苦、淫欲之苦,瞋怒之苦、驚怖之苦,只是生命總苦中的枝節;你們說的都沒有掌握到根本。我們之所以會有飢餓、淫欲、瞋怒、驚怖的苦,是因為我們有五蘊身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所構成的人身。如果沒有這個五蘊身,這一些枝節就不存在了。所以眾生有苦惱、覺得疲累,甚至相互爭執,彼此殘殺等等,都是因為有這個身體。如果要遠離眾苦,就應該讓心識超越這個身體,希求寂滅之道;唯有修行,才能夠證得寂滅,達到真正的快樂。」佛陀說完之後,就唸出這一首偈頌。唸完這個偈頌後,佛陀再為這四位比丘說過去生的因緣:
佛陀說:「很久以前,一位名為精進力的修行比丘住在山中。他已得五種神通,身邊還有四隻動物陪伴:一隻鴿子、一條毒蛇、一頭鹿和一隻烏鴉。鴿子淫欲心重,因此經典中常以鴿子象徵貪欲;毒蛇代表瞋怒;鹿天性溫和,卻時常處於恐懼之中;烏鴉則代表對飲食的執著。這四隻禽獸——鴿子、毒蛇、鹿、烏鴉,都常常圍繞在修行人身邊,修行人也為牠們說佛法。」
「同樣的,這四隻禽獸也是和那四位比丘所談論的一樣,牠們各自表述所覺得最苦的事。鴿子說:『淫欲最苦了,我常常被淫欲心困苦著。』毒蛇說:『不對!瞋怒是最苦的。』鹿說:『我認為心裡面惶恐不安是最苦的。』烏鴉說:『受飢渴是最苦的。』五通比丘就對這四隻禽獸說:『你們所講的苦都是枝節,真正苦的根源就在我們這個身體。我們對於自己這個五蘊所合的身心,不是把它毀掉,而是要去除對這個身心的執著,也就是要將我愛執去掉;去掉了以後,自然就能夠得到自在、解脫、快樂。』」
佛陀又說:「我現在告訴你們,當時的五通比丘就是我,那四隻禽獸就是你們四位比丘。在那麼久之前,我已經告訴你們這些道理了,你們也已經串習多次,怎麼到現在還在爭論不休呢?可見你們沒有真正的去用功, 沒有真正的將法納入心中去體會。」這四位比丘聽了之後,覺得很慚愧,當下就面對著佛陀進入了甚深的思惟。瞬間!四位都成了阿羅漢。
***
戒律裡面有說:淫欲心是輪迴的根本!也就是眾生墮入輪迴真正的關鍵處在淫欲心。所以我們要注意, 能夠把淫欲心斷掉當然是最好,雖然一時之間無法斷除,但自己也應該用各種方法,慢慢的將欲念消除。當然,瞋恚等心,也是要消除的。
釋迦牟尼佛說他「獨降眾魔」,是一點都不為過。我們知道,佛陀在尋道的過程中,他所參訪的師長,都沒有大徹大悟獲得解脫的。在我們這個世間,佛陀是獨一無二大覺大悟的聖者,所以是獨降眾魔者。我們後人依循著佛陀、祖師大德,還有我們的師長的教導,學習如何去降伏內心的煩惱時,都要知道: 釋迦牟尼佛真的不容易、不簡單的!同樣是人,而我們心中放不下的,他可以放得下;我們就更應該敬信釋迦牟尼佛。這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共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