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文化公關組社群小組 / 文:文關組小編

🔶節錄自修印法師《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》第三十四頌🔶

粗言惡語惱人心,復傷佛子諸行儀,

故於他人所不欲,絕惡言是佛子行。

師父開示:這一頌的內涵屬忍辱度,也屬持戒度——「不惡口」是持戒:這個「粗言惡語」,是持戒度中口業的範圍。作為菩薩行者,說話時要特別謹慎,仔細檢查自己是否有說出尖酸刻薄的話。現代人大多受過教育,但在五、六十年前,普遍教育水平不高,有些人說話非常粗俗,似乎從來不考慮自己講的話會不會傷害他人。他們總是用惡毒的言詞傷人,這種行為極損道德。無著賢菩薩提醒我們,作為菩薩行者,如果說出粗鄙或惡毒的話,不僅會惹怒他人,還會損害自身的修行和威儀。因此,第二句強調「復傷佛子諸行儀」。

對於口業,我們要很小心。歷史上,有些國君罵臣子,罵得非常狠毒、不合道理,把臣子比喻為豬狗、奴才,結果臣子就懷恨,裡通外合地把這位國君——輕者拉下台,重者就讓整個國家敗亡。


為什麼粗言惡語會傷到自己呢?因為我們一出惡言,自己當下的心是瞋惱、不寂靜的。大家可以看看別人,想想自己——別人在生氣的時候,那是什麼樣的相狀?兩個眼睛瞪得大大的,瞋怒的臉色好像夜叉一樣;所說的話、表現的態度、動作,都很不雅,很不莊嚴;我們看了也不喜歡。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提醒、策勵自己說:我不要像他那樣;自己一定要謹言慎行。既然我們不喜歡他人對自己粗言惡語相待,自然別人也不會喜歡我們對他粗言惡語。所以說「故於他人所不欲,絕惡言是佛子行」 對於他人所不想聽的惡語,我們一定要斷絕口出惡語這種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