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文化公關組社群小組 / 文:文關組小編

親近善知識後,學者的身語意應該依什麼軌則來做?

如《尊重五十頌》云:「此何須繁說,勵觀彼及彼,應作師所喜,不喜應盡遮。金剛持自說:成就隨軌範。知已一切事,悉敬奉尊長。」總之應勵力行,修師所喜,斷除不喜。作所喜者,謂有三門:供獻財物、身語承事、如教修行。如是亦如《莊嚴經論》云:「由諸供事及承事,修行親近善知識。」又云:「堅固由依教奉行,能令其心正歡喜。」

《尊重五十頌》是馬鳴菩薩所造,馬鳴菩薩說:「這哪裡須要繁複多說?學者要做的是,師長所喜的要去做,師長所不喜的要完全遮除。」金剛持佛親口告訴我們說:在佛道這條路上,要有所成就,都是要隨著師長所教導的去做,如果你知道了這個道理,那麼一切事情都會敬謹尊敬的奉侍自己的尊長。

所以總的說,我們在學習佛道這條路上,要「修師所喜,斷除不喜」。作師所喜,重點來說有三點:供獻財物、身語承事、如教修行。就是如師長所教導的,我們去奉行。

在《莊嚴經論》也說,透由供獻財物、身語承事、如教修行,來親近善知識。又說這三點中,堅固的依教奉行,才是令師長歡喜的事。弟子如果能依教奉行來承事師長,就可以建立一個親近善知識的堅固心。供事、承事是會變的,會隨個人身心狀況有所變動,能夠牢固弟子和善知識之間關係的,是依教奉行。

親近幾時者,如博朵瓦云:「有一來者,是加我擔,若去一二,是擔減少,然住餘處,亦不能成,是須於一遠近適中經久修習。」

弟子親近師長最好的情況,要親近多久呢?

尊者博朵瓦說:「弟子多來一個,就增加我一個負擔;離去一、二個,就減少我一、二個負擔。可是弟子如果住在離師太遠的地方,少有機會跟師長頻繁互動請教,也是不能得成就的。最好是住在一個跟師長距離遠近適中的地方,長久的學習。」

– 出自《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》第二冊 修印法師教授

相較於世俗學生時代的師生關係,佛法上的師生關係更為緊密,因為佛法並非只有知識上的學習,還包含心靈及身語意的修持,弟子找到具德的師長並請為上師後,必須百分百依止,從外相上看很像是聽話的小孩,百分百順從,但實際上裡面有很多看不見的內涵,所以宗大師在親近善士章節一開始就宣說善知識十德、弟子相三德,再說華嚴九心,如此一來,弟子才能如實修行——增加領受佛法的接納程度、調伏自己的習氣,才能聽得進去師長的教導。作師所喜,斷除不喜則能幫助弟子斷除我慢、我愛執,這也是調伏習氣的一環。